04年,邓小平女儿捐赠他的142万元稿费,邓楠:父亲最后一个遗愿

图|邓家三姐妹

前言

2004年,邓小平的次女邓楠将自己父亲生前的全部稿费142万元捐了出去,邓小平晚年的时候曾经说过,要将这笔稿费用到教育和科技之上,对此,邓楠也说:“这是父亲的最后一个遗愿”。

那么,邓小平为何要将这笔钱用在这两个方面上呢?

平常话不多,但总能说到点子上

1945年10月,邓楠出生在河北涉县,她的出生是上天送给邓小平最好的一份礼物,之后邓楠参加工作,她的当地的人民也曾评价过她:邓楠个头不高,体态丰满,操四川口音,酷似其父。

所以,面对这个和自己肖像的女儿,邓小平心中是欢喜的,同样的,这个时期的邓小平也异常的忙碌,当时国共两党的战争一触即发,邓小平没有过多的精力能够投注到女儿的身上,因此,邓楠没有在父母身边待多久,就被他们拜托给乡里乡亲和其他的同志照顾。

图|邓楠和邓榕

之后,邓楠前往八一小学上学,只是,一直以来她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究竟是做什么的,而她本人对此也不大在意,依旧埋头于学习之中,不过,她的母亲卓琳忙归忙,却也没有一刻放松对女儿在教育上面的要求,在一次意外的家长会上,老师对邓楠的家长进行了介绍,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的学霸同学竟然是邓小平的女儿。邓楠也不需要父母多操心,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之后更是考上了北大物理系,邓小平听了之后非常的高兴,女儿日后必定能够成为国家的科研人才。

1969年,邓楠从北京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毕业,第二年就前往陕西汉中地区劳动。

当地的人对她的感官极好,虽然她说的是四川话,但是,和当地的社员沟通起来毫无障碍,凭借着自己突出的工作成绩,邓楠还被选为宁强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

“爱穿件大花格子布衣服,毫无嫌弃地加入到农村妇女行列中参加集体劳动……你根本觉察不出,那竟是一位来自北京高干的女儿”。当地的人如是说到。

图|邓小平和卓琳

在干活方面,邓楠永远都认真地对待,她干活从来不会迟到早退、挑三拣四,更加不会拈轻怕重。

邓楠在拾柴禾开始只能背小小的一捆,且斜挂在背上,当地人忍不住打趣道:“那简直就像斜扛了一支长枪。”最开始,邓楠还不太熟练,渐渐地,她在这方面也上了手,她逐渐地学会适应走山路,也开始背起三四十斤的柴禾。

从汉中返回北京以后,邓楠就一直待在科技系统工作,一直到2011年66岁的邓楠才卸任,她在科技系统工作了将近40年。

对于邓楠的工作,无一人不服。一位中国科协调宣部的工作人员评价她:“她工作务实,平常话不多,但总能说到点子上”

即便是在发言的时候,邓楠也不喜欢过于华丽的辞藻,相较于这样的语言,她更喜欢平实的话,

图|邓楠

有一次,在起草《中国科协关于加强企业科协工作若干意见》文件的时候,这里有一句话:“技术革新往往成为重大技术突破的先声”,等到这份文件送到邓楠后,被修改为“小技术往往解决大问题”。

捐献邓小平全部稿费142万

2004年,邓小平的女儿次女邓楠将自己父亲生前的全部稿费142万元捐了出去,邓小平晚年收到这笔稿费后,他的家人曾询问过要将这些钱用来做什么,邓小平明确的回答:要将这笔稿费用到教育和科技之上,对此,邓楠也说:“这是父亲的最后一个遗愿”。

“教育、科技是父亲最关心的事情。”邓楠在回忆的时候说过,她的父亲一直都很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不过,邓小平关心的不只有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有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父亲总是鼓励我们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邓楠说:“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只是一个缩影。在他的心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图|1990年4月15日,邓小平在北京玉泉山

1977年5月12日,方毅那时候正在中科院的会议上面进行讲话,忽然,他的秘书从外面走了进来,并给他递了一张纸条,他的会议也因此被打断,方毅一点一点打开纸条,随后清晰地看到上面写着:小平同志请方毅和李昌到玉泉山去一趟,谈谈科学与教育工作。

这个时候,邓小平还没有正式复出,上午十点钟,两个人抵达了邓小平的住处。

这次邓小平将方毅叫过来,并不是为了进行闲聊,他们的谈话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科学技术是先行官。邓小平又说出至关重要的一点:“科学研究是劳动,科技人员是脑力劳动者。”

5月30日,方毅与当时任职院党组副书记武衡向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汇报科学院工作,华国锋主持会议。

图|1941年,华国锋同志在山西省交城县关头村

可以说,这次的会议乃是公开史料中第一次提到“要召开一次全国科学大会”。

1977年6月6日,华国锋批准成立由16人组成的“全国科学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其中为首的人正是方毅。至次年科学大会召开,每月都有数次会议,其中最为瞩目也最为著名的当属1977年8月4日至8日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因为邓小平在最后一天发表讲话,所以,这场会议又称“八八座谈会”。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10月底的一天,一名19岁的南京小伙武夷山,如同往常一样,在天色刚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然后在干农活之前的两小时,将自己家里的书翻出来阅读,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已经被他翻旧的《灵歌风》《法兰西内战》,武夷山高中毕业之后就下乡,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读书,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天,他的命运将会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恢复高考

天亮以后,村里的村民已经起得七七八八,这时候,大队广播里面正在广播着《人民日报》21日刊发的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然后,村长的声音从喇叭里面传来:“今年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要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

武夷山猛地抬起头来,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当时被改变了命运的除了这些下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还有全国的知识分子。

而给武夷山他们带来改变的正是两个月前的“八八座谈会。”

在这次的座谈会上,刚刚复出的邓小平穿着一身简单的白衬衣、军绿裤和黑布鞋,在女儿邓楠的陪同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人民大会堂。

这一年,邓小平73岁,距离20世纪结束还剩下23天,想要在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赶超任务”,可能有一点困难,那么,当前的问题就是,该从哪里入手呢?

图|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

邓小平表示,他希望“从科研、教育入手,不从科研、教育入手,实现赶超是空话。”因此在中央分工时,他自告奋勇要管科教工作。

沈克琦也发言,谈及高校教改工作。邓楠刚介绍了他的身份,邓小平就反应过来,并转头和他说,“邓楠是你们的学生啊!”

在这次的会议之中,谈到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宜就是决定恢复高考。那时所采用的工农兵大学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邓小平当场拍板要求改变,“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邓小平拍板以后,最先受益的就是那些知识分子。1977年冬,武夷山连同全国570多万人一块参加了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初,武夷山就收到了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的录取通知书。

图|邓小平接见陈景润

不过,在长期从事劳动之中,很多的知青都放弃了书本,并没有像武夷山这样一直啃书本,所以,1977年的这场高考,最后只有27.3万人的分数达到了分数线,按照这个数字来说,平均每21个人中才有1个人被录取。

次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会上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郭沫若在《科学的春天》中写道:“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当时,郭沫若已经86岁的高龄。但是,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躺着,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郭沫若和他的夫人同医生谈判了一上午,这才争取到极为珍贵的半小时,不过,那时候郭沫若的身体也不好,所以郭沫若仅在13天前的大会开幕会上短暂的露了个面,并未出席最后一天的闭幕式。

图|郭沫若

在3月18日,的开幕式上,坐在主席台正中的华国锋,在报告的间隔,悄悄起身,然后走到主席台的一侧,随后附身贴近 郭沫若,关心地问:“能否坚持,要不要先回家休息?”

在大会闭幕当晚,这首《科学的春天》就登上了刚刚开播3个月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随后没多久就传遍全中国。

高科技项目要让年轻人干,希望在青年身上

1992年,邓楠陪着父亲邓小平到南方考察,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的谈话让邓楠记了很多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月时,邓小平到深圳先科激光公司视察。当他听说大多数科技人员都是25岁到30岁的年轻人,高兴地不得了,并说:“很好,高科技项目要让年轻人干,希望在青年身上!”

“父亲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成长起来,成为创新型人才,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为祖国服务。”邓楠说,“直到晚年,父亲还牵挂着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图|邓小平旧照

6月1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迎来了两名年轻的战士,他们给希望工程送来了3000元捐款,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之后,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坚持之下,这两名战士才愿意署名“一个老共产党员”。没过几个月,这两名战士又用“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捐款2000元。

经过多方查询之后,才算是确定,这位传说中的“老共产党员”就是已经88岁的邓小平。

邓小平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也十分的重视和关怀青少年。

1979年10月~12月,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在北京举行,这一词的青少年科学盛会首次展出了青少年科技作品近3000件。小平听说这则讯息后,兴高采烈的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2004年1月,卓琳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遵照小平同志遗愿,愿意拿出全部142万元稿费,以此来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

图|邓小平罕见照

5月3日,新华社发布了消息:“由邓小平同志亲属倡议,团中央等共同设立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主要奖励在校大、中、小学生,每年奖励100人左右。”  

邓楠曾经说过:“之所以将这项基金放在团中央,是希望依托共青团组织活跃的青少年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成长成才。

在邓楠他们看来,这乃是全家人对父亲最好的纪念,因为钱用在了他希望的地方。

邓楠:他把家庭看得很重

邓小平在政治上是一名伟人,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热爱生活和热爱家庭的普通人。

邓楠曾经说过:“父亲把家庭看得特别重要。他曾经说过,“家庭是个好东西”。他把工作和家庭分得很清楚,从来不把工作上的事情跟家里人讲。公事是公事,家庭是家庭。在他心里,家庭就是给他快乐、使他能充分休息以便更好工作的地方,他喜欢这个家,也喜欢和家人待在一块的温情时光。”

图|邓公

在孩子的眼中,他也是最朴实、最普通的父亲。父亲是这个家的中心,他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我们也爱他。父亲跟他们说,“如果世界上评选最优秀爷爷奖、最佳爷爷奖,那我应该当选。”

邓小平喜欢打台球,也喜欢打桥牌,更加喜欢游泳和寄情于山水名胜之中,他爱上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却对一切描述战争残酷的电影一概不看,虽然他自己指挥过千军万马,可是,他以前打仗看到的死人实在是太大了,所以非常的珍惜和平年代,也更加的热爱生活。

邓小平75岁那年去登了黄山,孩子们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住,所以说,“老爷子你年纪这么大了,我们给你准备一个滑竿,如果爬不动了,一定要坐滑竿,不必勉强”,对此,邓小平只是干脆的说:“我能走!”黄山对于年轻人来首都是一个挑战,更不用说是已经高龄的邓小平,他下山之后腿肿了整整一个月,但是,他的内心是快乐的,等他下了黄山以后,他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对于邓小平来说,登上黄山并不是说看体力能不能上去,而是表达他为党和人民工作的决心的那种坚持不懈、永远向上的精神。

图|邓小平登上黄山

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深圳参观了仙湖植物园,随后,他非常眼尖地看到一棵玉树。随后对他的孩子们说:“这是发财树,我们都来摸一下嘛,都发财。以后咱们家也种一棵。”邓小平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邓小平说过,“将来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不管何时何地,邓小平的心里装的永远都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

邓小平同志一生都在不辞辛劳地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他才是当之无愧的属于全国人民的“偶像。”

04年,邓小平女儿捐赠他的142万元稿费,邓楠:父亲最后一个遗愿
  • 二十四年无子的光头影帝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二十四年无子的光头影帝

  • 2019年央视春晚正式建组筹备 刘真接棒总导演

    2018-08-30 10:11 | 法制晚报央视综艺频道副总监刘真(左)导演。法制晚报 图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消息,今天距离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直播还有158天,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从春晚知情2019年央视春晚正式建组筹备 刘真接棒总导演